托尔斯泰家族的革命漂流记

卡尔·布拉/列夫·托尔斯泰国立文学博物馆
卡尔·布拉/列夫·托尔斯泰国立文学博物馆
  1925年深秋,罗马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泛黄的俄文家书上。58岁的塔季扬娜·托尔斯泰娅轻轻抚摸相框——那是她永远回不去的亚斯纳亚·波良纳。此刻,她尚不知晓,这份流亡记忆将在百年后由外孙女玛尔塔的笔尖刺破历史迷雾。

  在布尔什维克时代,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子女们几乎悉数被迫流亡海外。2024年夏,托翁曾外孙女玛尔塔·阿尔贝蒂尼的回忆录首次以俄语面世。这位1937年生于罗马的女子从未见过声名显赫的曾外祖父,却清晰记得祖母——托尔斯泰的长女塔季扬娜,那个在家族庄园亲历革命惊涛的女人。

弗拉基米尔·维亚特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Sputnik 玛尔塔·阿尔贝蒂尼(左二,坐着)于2024年在莫斯科举办新书发布会。
弗拉基米尔·维亚特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Sputnik

  阿尔贝蒂尼在《两位塔季扬娜:托尔斯泰的女儿与孙女》(博斯伦出版社)中,首度披露了托尔斯泰家族面对帝制崩塌时的真实境遇。尽管作家本人在俄国历史转折点的七年前已然离世,但其骨子里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使他既憎恶沙皇专制,亦反对一切强权。那么他身后的家族在1917年后究竟遭遇了什么?

  玛尔塔的人生本身便是历史注脚:母亲与祖母流亡意大利时生下她,幼年甚至不知晓自己血脉里流淌着文学巨匠的基因,更未曾学习俄语。正是对两位塔季扬娜的深厚情感,驱使她破译家族档案中的书信日记,拼凑出祖先被迫离乡的真相。

塔斯社 / TASS 1908 年列夫·托尔斯泰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
塔斯社 / TASS

  二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亚斯纳亚·波良纳时,托尔斯泰遗孀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正为彼得格勒的动荡愤懑不已,新寡的长女塔季扬娜则带着青春期的女儿塔涅奇卡栖身祖宅。全家人庆幸偏居乡野远离风暴。阿尔贝蒂尼援引祖母1917年3月10日致兄长谢尔盖的信件:"无人哀悼旧政权,对政府的不满早已浸透俄罗斯每寸土地,民众忍耐已达极限。我们甚至该'感谢'旧政权如此腐败透顶,才让这场革命以史无前例的和平方式完成。"更令家族欣慰的是:"如今父亲所有著作都能无惧审查出版了"——那些曾被沙皇查禁的晚年作品终见天日。

  但塔季扬娜与父亲一样清醒:政权更迭从不意味自由降临,审查与逮捕终将卷土重来。当邻近庄园接连遭劫掠焚毁,关于"洗劫托尔斯泰故居"的流言四起时,她紧急致信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求援。虽得士兵驻守,但防卫很快形同虚设。阿尔贝蒂尼写道:"尽管周遭混乱无序,塔季扬娜仍与母亲、妹妹亚历山德拉、弟弟谢尔盖全力筹建托尔斯泰纪念馆。"正是这座博物馆的诞生,让祖宅奇迹般躲过周边庄园的毁灭命运。

  十月革命引爆内战,这个昔日的贵族家庭陷入生存绝境。全家仅剩一头奶牛,靠塔季扬娜菜园产出果腹。托翁旧友冒险接济通心粉与豆类,族人不得不变卖家产维生。托翁幼女亚历山德拉的回忆录记载着荒诞一幕:身着带补丁白手套的仆人,在雪白桌布上恭敬端出唯一菜肴——水煮饲料甜菜根。1919年初,塔季扬娜在日记中悲叹:"从未料想布尔什维克的混乱会持续如此之久,它非但未见消退,反似愈演愈烈。"她向友人坦露去意:"我们不曾察觉,那些与我们阶级、教养迥异者心中,竟埋藏着如此难以调和的阶级仇恨。"但笔锋一转仍感念当地农民:因她多年免费教育孩童、行医施药,多数乡邻仍对他们报以善意。

博斯伦出版社(Boslen Publishing House)、列夫·托尔斯泰国立博物馆 托尔斯泰的女儿塔季扬娜(右)和她的女儿塔季扬娜
博斯伦出版社(Boslen Publishing House)、列夫·托尔斯泰国立博物馆

  家族屏息凝视内战时,少女塔涅奇卡在1919年9月的日记里写下矛盾心声:"今日支持邓尼金,明日倾向布尔什维克。双方都令我时刻幻灭——暴行在每处战场蔓延。我由衷认同布尔什维克的理想,却无法苟同其野蛮手段。"与此同时,托翁遗孀索菲娅的健康在动荡中急剧恶化。孙女记录道:"她终日恐惧粮食断绝,害怕全家饿殍遍野,这念头折磨得她形销骨立。"1919年11月,这位掌控托翁手稿半生的夫人在忧惧中离世。

  几乎所有的托尔斯泰子女最终选择远走他乡,既难适应新秩序,更恐惧政治迫害(*编者注:其子女命运详见延伸阅读链接)。塔季扬娜坚守至1923年,先后担任亚斯纳亚·波良纳纪念馆管理员及莫斯科托尔斯泰博物馆馆长。1925年,她追随女儿塔尼娅(已嫁意大利律师莱昂纳多·朱塞佩·阿尔贝蒂尼)定居巴黎,最终在罗马的台伯河畔度过余生。

阿尔伯特·卡恩博物馆及花园 (CC BY-SA 4.0授权使用) 托尔斯泰的女儿塔蒂亚娜在意大利
阿尔伯特·卡恩博物馆及花园 (CC BY-SA 4.0授权使用)

  当玛尔塔的笔尖划开百年封尘,我们看见的不仅是贵族阶层的没落挽歌,更是知识分子在时代裂变中的精神远征。亚斯纳亚·波良纳的炊烟终散作罗马的晚霞,但托尔斯泰家族用苦难验证了先哲的箴言:暴力永远催生新的暴力,唯有在菜园教书的身影、在饥饿中守护的手稿、在异国传承的母语里,藏着超越阶级的人性微光。那些被迫飘零的种子,最终在人类文明的上空绽放成不灭的星图——提醒着每个民族:当革命的巨轮碾过大地,最珍贵的永远不是摧毁旧世界的激情,而是守护人性星火的温柔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