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词介绍俄罗斯城市和地区31】伏尔加河臂弯的三重印记:科斯特罗马州(КОСТРОМСКАЯ ОБЛАСТЬ)的血性、皇权与光影

nantonov/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 / Getty Images 夏季俄罗斯科斯特罗马的东正教圣三一伊帕蒂耶夫斯基修道院与伏尔加河的空中无人机景观
nantonov/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 / Getty Images
  在俄罗斯母亲河伏尔加河温润的臂弯中,静卧着科斯特罗马州(КОСМТРОМСКАЯ ОБЛАСТЬ)——一片以圣像画与湿壁画技艺闻名遐迩,民间手工艺繁盛如织的土地。然而,这片沃土孕育的传奇远不止于此,其灵魂深处最震撼的回响,烙印在三个不朽的象征之上:以身殉国的草莽血性、王朝肇始的圣地荣光、以及光影诗篇的初啼之地。这三重印记,共同镌刻了科斯特罗马州在俄罗斯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坐标。

  伊万·苏萨宁 (ИВАН СУСАНИН):雪原深处的悲壮绝唱

阿列克谢·库登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Sputnik 位于科斯特罗马的伊凡·苏萨宁纪念碑
阿列克谢·库登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Sputnik

  1613年,当战火席卷罗斯大地,波兰-立陶宛联军的铁蹄踏向科斯特罗马,只为擒获藏匿于此的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一位普通的科斯特罗马农民——伊万·苏萨宁,挺身而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忠诚赞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要求他带路寻找沙皇藏身之所,苏萨宁佯装应允,却毅然将敌军引入了茫茫林海绝境。他深知此举必死无疑,却义无反顾。最终,苏萨宁倒在了侵略者的屠刀之下,用一腔热血换取了新王朝开创者的生机。他的牺牲,成为俄罗斯民族不屈精神的永恒象征,是科斯特罗马大地上最悲怆也最壮烈的血性印记。

  伊帕季耶夫修道院 (ИПАТЬЕ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罗曼诺夫王朝的摇篮

bbsferrari/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 / Getty Images 黄昏时分,俄罗斯科斯特罗马伊帕季耶夫修道院倒映在水中。
bbsferrari/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 / Getty Images

  在科斯特罗马城畔,圣三一伊帕季耶夫修道院巍然矗立,它被尊为“罗曼诺夫王朝的摇篮”——这个统治俄罗斯三百余年的庞大家族的起点。1613年3月24日,这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正是在修道院神圣的殿堂内,全俄缙绅会议的决议被庄严宣读: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被拥立为俄罗斯沙皇。这一声宣告,不仅终结了“混乱时期”,更开启了罗曼诺夫王朝的宏图霸业。伊帕季耶夫修道院,这块见证了帝国开篇的神圣基石,其每一块砖石都浸染着王朝奠基的荣光,是科斯特罗马献给俄罗斯历史最庄严的皇权印记。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АНДРЕЙ ТАРКОВСКИЙ):光影巨匠的生命初章

美术图片/遗产图片/盖蒂图片社(Fine Art Images/Heritage Images/Getty Images) / Getty Images 安德烈·阿尔谢尼耶维奇·塔尔科夫斯基
美术图片/遗产图片/盖蒂图片社(Fine Art Images/Heritage Images/Getty Images) / Getty Images

  1932年4月4日,在科斯特罗马郊外的扎夫拉日耶村,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宁静——未来的电影诗人、光影巨匠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降生了。他的降临带着一丝戏剧性:提前叩响世界之门的婴儿,竟是在祖父(一位外科医生)的双手引导下,于家中的餐厅饭桌上完成了生命的初啼。尽管塔尔科夫斯基在扎夫拉日耶仅度过了生命最初的几个月,但科斯特罗马州从未遗忘这位从自己怀抱中走出的世界级艺术大师。为了纪念他,扎夫拉日耶村设立了塔尔科夫斯基纪念馆,珍藏着他与这片土地的短暂却永恒的联结。塔尔科夫斯基,这位用镜头书写哲学诗篇的导演,其生命的序章在科斯特罗马的乡土间悄然翻开,成为这片土地文化星空中最深邃、最令人遐想的光影印记。

  苏萨宁的悲壮牺牲,铸就了科斯特罗马融入民族血脉的忠诚与血性;伊帕季耶夫修道院的钟声,宣告了一个伟大王朝的诞生,奠定了其不朽的皇权基石;塔尔科夫斯基的第一声啼哭,则预示了未来光影诗篇的辉煌起点。科斯特罗马州,这片浸润着圣像画灵性与手工艺温度的土地,正是以这草莽的忠魂、王朝的摇篮与光影的初啼三重印记,在伏尔加河畔低吟着深沉的历史回响。它不仅是艺术的沃土,更是英雄的故乡、王朝的起点与天才的摇篮。这血性、圣所与光影交织的独特气质,如同三棱镜折射出的光芒,永恒地映照着科斯特俄罗斯灵魂深处的厚重与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