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语学习27】一团乱麻,各干各的:俄罗斯俗语“Кто в лес, кто по дрова(各吹各的号,各走各的调)”的背后故事

基拉·利西茨卡娅(照片元素来源:Freepik.com;FXQuadro,piola666/Getty Images) 这句看似“进山打柴”的话,其实背后有典故可循。最早让这个表达出名的,是19世纪俄国讽刺寓言大师伊万·克雷洛夫(Иван Крылов)。他在讽刺诗《音乐家们》(«Музыканты»)中,用这句话精准刻画了一场“灾难级”的合奏场景。 故事中,一位绅士请邻居一起吃饭,并欣赏几位歌手的表演。没想到开唱之后,画风突变:每个人都唱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调子,毫无章法,结果当然不堪入耳。旁人不禁摇头:“这哪是合唱,简直是——кто в лес, кто по дрова!” 这一表达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那些明明目标一致,却毫无配合、各行其是的场景。就像《达尔俄语词典》(«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живого велико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中对它的解释所说:«Кто в лес, кто по дрова: кто рубль, кто полтора»——有的收一卢布,有的要一卢布半,根本不是一个节奏。意思是虽然名义上做的是一件事,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结果只会事倍功半、毫无成效。 中文中类似的说法可以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一盘散沙”或者“鸡同鸭讲”。而俄语的这句“进森林”“砍柴”的画面感,更添几分荒诞与幽默。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个项目大家貌合神离,或者一场会议谁也听不谁的,别犹豫,直接一句:«Кто в лес, кто по дрова!»——让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基拉·利西茨卡娅(照片元素来源:Freepik.com;FXQuadro,piola666/Getty Images)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一群人看似在做一件事,却没有协调、毫无配合——简直鸡同鸭讲、乱成一锅粥?在俄语中,有一个形象的俗语来形容这种局面,那就是——«Кто в лес, кто по дрова»,字面意思是“一个往森林里走,一个去砍柴”。

       这句看似“进山打柴”的话,其实背后有典故可循。最早让这个表达出名的,是19世纪俄国讽刺寓言大师伊万·克雷洛夫(Иван Крылов)。他在讽刺诗《音乐家们》(«Музыканты»)中,用这句话精准刻画了一场“灾难级”的合奏场景。

        故事中,一位绅士请邻居一起吃饭,并欣赏几位歌手的表演。没想到开唱之后,画风突变:每个人都唱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调子,毫无章法,结果当然不堪入耳。旁人不禁摇头:“这哪是合唱,简直是——кто в лес, кто по дрова!”

        这一表达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那些明明目标一致,却毫无配合、各行其是的场景。就像《达尔俄语词典》(«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живого велико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中对它的解释所说:«Кто в лес, кто по дрова: кто рубль, кто полтора»——有的收一卢布,有的要一卢布半,根本不是一个节奏。意思是虽然名义上做的是一件事,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结果只会事倍功半、毫无成效。

        中文中类似的说法可以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一盘散沙”或者“鸡同鸭讲”。而俄语的这句“进森林”“砍柴”的画面感,更添几分荒诞与幽默。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个项目大家貌合神离,或者一场会议谁也听不谁的,别犹豫,直接一句:«Кто в лес, кто по дрова!»——让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