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托尔斯泰”:争议与传奇并存的苏联作家——阿列克谢·托尔斯泰的五本必读书
1、《苦难的历程》三部曲(1921—1941)
这套三部曲的背景横跨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和内战,因其宏大的叙事被作者称为“纪念碑式现实主义”。三部分别是《姐妹们》《1918年》《阴霾的早晨》,从1914年彼得堡的混乱与衰败写起,到红军最终击败白军结束。作品描绘了社会动荡中俄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也贯穿了爱情的主题。早期的《姐妹们》文字平静、叙事客观,而到1941年完成的《阴霾的早晨》则明显带有浓厚的政治宣传色彩。正是凭借这部三部曲,阿列克谢·托尔斯泰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
2、《卡里奥斯特罗伯爵》(1921)
如果不是因为同名苏联电影的走红,这部作品未必能跻身必读书单。故事改编自真实档案,讲述了“魔术师”卡里奥斯特罗在俄罗斯一座小城的欺诈与逃亡。托尔斯泰最初给它取名为《月光湿气》,情节颇有伍迪·艾伦电影的荒诞感。作品背后折射的是19世纪末俄国贵族对神秘主义、占卜术和“奇迹疗法”的迷恋——这种风潮甚至席卷皇宫,皇后亚历山德拉本人就是“神秘学”的忠实信徒,拉斯普京等人也借此进入权力中枢。
3、《阿丽塔》(1923)与《加林的死亡射线》(1927)
阿列克谢·托尔斯泰不仅是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苏联早期科幻文学的开拓者。小说《阿丽塔》讲述工程师洛斯与前红军士兵乘坐自制飞船前往火星,发现那里同样存在独裁与革命的故事。为写作真实可信的科技细节,他研读了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航天研究。
在另一部科幻小说《加林的死亡射线》中,主人公加林发明了类似激光的“超射线”,摧毁太平洋上的岛屿并掘取地心黄金,最终成为独裁者,直至苏维埃革命者将其推翻。创作过程中,托尔斯泰还向物理学家拉扎列夫请教分子物理知识。
4、《彼得大帝》(1930—1934)
这部长篇描写了彼得大帝早年的成长与治国,被列为苏联儿童的暑期必读书,却因篇幅厚重而让许多人“闻之色变”。它是历史小说,却带有浓烈的时代宣传味道。据史料记载,此书在斯大林的直接授意下创作,将彼得一世与斯大林作类比,用以为大规模牺牲“建设社会主义天堂”辩护。
尽管如此,小说在细节上仍保留了较高的历史准确性,从木屋到宫殿、从教堂到集市,画面感十足,读来依然引人入胜。
5、《金钥匙》(又名《布拉金诺的冒险》,1936)
这是阿列克谢·托尔斯泰最受欢迎的童话之一,灵感来源于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在为这部意大利童话编辑俄语译本时,托尔斯泰大幅改动情节,使之更贴近苏联儿童的生活。例如,把“杰佩托”改为“卡尔洛爸爸”,去掉了匹诺曹撒谎时变长的鼻子,因为在他笔下,布拉金诺并不爱撒谎——这是苏联儿童应当学习的“好榜样”。《金钥匙》后来被改编成动画电影,成为几代苏联孩子的集体回忆。
阿列克谢·托尔斯泰的文学世界是一片多样化的版图:既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沉重反思,也有充满幻想与童心的奇妙冒险。他的作品中,有为时代服务的政治色彩,也有跨越时空的文学魅力。或许正因如此,这位“另一位托尔斯泰”至今仍在读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醒我们,文学的力量,不仅在于讲述一个故事,更在于它如何映照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