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部泣血经典:俄罗斯文学中最令人心碎的篇章

这些作品的情节撕裂人心,而我们对其主人公们报以真诚的同情。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俄罗斯经典作品清单,它们甚至能让最铁石心肠的读者潸然泪下。
格拉西姆溺死了木木,安娜·卡列尼娜扑向火车轮下,而薇拉·舍英公爵夫人则明白得太迟——一份伟大的爱情曾与她擦肩而过。
下面为您介绍那些能令最铁石心肠的读者也潸然泪下的俄罗斯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的情节撕裂人心,而我们对其主人公们报以真诚的同情。
1、伊万·屠格涅夫《木木》(Иван Тургенев “Муму”)

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主角是又聋又哑的看门人格拉西姆,他是专横任性的女主人的顺从奴仆。他曾经历痛苦:当女主人将他暗生情愫的洗衣女工塔季扬娜嫁给了别人。而当女主人下令处理掉他的狗时,他溺死了唯一爱他的生灵——小狗木木。但此后,他再也无法留在主人家,回到了乡下。为这个故事增添一层特别阴郁色彩的是,它基于真实事件——据说屠格涅夫是以他母亲瓦尔瓦拉·屠格涅娃家中发生的故事为蓝本。
2、亚历山大·库普林《石榴石手镯》(Александр Куприн “Гранатовый браслет”)

一部关于未被察觉的爱情的中篇小说。女主角薇拉·舍英公爵夫人收到一位神秘爱慕者赠送的镶有石榴石的手镯。她的丈夫揭露了爱慕者的身份:一个名叫热尔特科夫的卑微小公务员,他曾在马戏团见到公爵夫人一面便爱上了她,此后一直给她写信。在最后一封信中,热尔特科夫请求公爵夫人为纪念他生命中唯一的欢乐,弹奏一段贝多芬的奏鸣曲。随后他开枪自尽。读完这封信,公爵夫人薇拉才明白,她错过了一份伟大的爱情,一份纯洁无私的爱。
3、弗拉基米尔·柯罗连科《陋巷风云》(Владимир Короленко “В дурном обществе”)

法官的儿子瓦夏结识了穷人的孩子,他们和父亲住在地下室。有一次,他偷拿了妹妹(他去世的母亲送给妹妹的)的洋娃娃送给玛鲁霞,想给这个饱受风湿病折磨的女孩一点安慰。男孩的行为引来了父亲的审问:一个前仆人告发了瓦夏,但瓦夏没有出卖自己的朋友。然而他后来得知,那个女孩死了。意识到自己在悲伤中忽略了孩子们,法官试图弥补过错。1886年,这部中篇小说的删节版问世,名为《地窖里的孩子》。
4、安东·契诃夫《渴睡》(Антон Чехов “Спать хочется”)

13岁的孤女瓦丽娅受雇当女仆。她整天都在干活,到了晚上也无法休息——她得摇摇篮哄主人的孩子睡觉。精疲力竭的她认定,她痛苦的根源就是这个婴儿。她掐死了婴儿,然后开心地笑着,沉沉睡去。
5、尼古拉·列斯科夫《发艺师》(Николай Лесков “Тупейный художник”)

一出发生在剧场理发师兼化妆师阿尔卡季身上的爱情悲剧。得知他所爱的女人——农奴剧团的女演员柳芭——被卡缅斯基伯爵看中,他劝她一起私奔。但他们很快被抓了回来:她被当作疯子打发到牲畜棚,而他则被送去当兵。但阿尔卡季没有忘记他的爱情,几年后回来想赎出柳芭。夜里,他被看门人抢劫并杀害了。
6、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温顺的女性》(Федор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Кроткая”)

作家本人称这个故事为“幻想性的”。情节如下:一个女孩嫁给了一个放高利贷者。她不爱他,而他则用沉默包围她,希望这样女主角就能看清他的人格品质并对他产生感情。但这却只导致他们之间产生猜疑和不理解。被逼至绝望的女孩选择了自杀。
7、米哈伊尔·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戈洛夫廖夫老爷们》(Михаил Салтыков-Щедрин “Господа Головлевы”)

戈洛夫廖夫大家族的女主人阿琳娜·彼得罗夫娜草率地将庄园在儿子们之间作了不平均的划分。她把最好的部分留给了马屁精波尔菲里,他的兄弟斯捷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小犹大”(Иудушка);较差的留给了帕维尔。结果她落得一无所有,无人需要。直到最后,“小犹大”才明白,自己的一生都虚掷在守财和对周围人的冷漠上了。
8、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Лев Толстой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一位已婚妇女全身心地投入与年轻军官阿列克谢·弗龙斯基的婚外情。她离开丈夫,并为其情人生下一个女儿。上流社会不再接纳她,离婚诉讼也令她心力交瘁。陷入绝境的安娜做出了她认为唯一正确的决定——扑向火车轮下,结束自己的痛苦。悲痛欲绝的弗龙斯基去了前线,他们的女儿则留给了卡列宁抚养。
这八部来自俄罗斯文学苍穹的星辰,以最冷峻的笔触,雕刻出人类灵魂深处最灼热的悲剧。它们不仅是农奴制枷锁下的血泪控诉、贵族阶级浮华背后的精神荒漠,更是对人性永恒困境——爱而不得、生之重负、孤独宿命——的深刻凝视。屠格涅夫的无声悲怆、库普林的错爱遗恨、契诃夫窒息般的生存绝望、托尔斯泰毁灭性的激情……这些故事穿越时空,依然能精准刺中现代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它们并非仅为催泪,而是以泪为镜,照见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与人性不灭之光。在泪水模糊书页的瞬间,我们与那些苦难灵魂共鸣,也在对他人悲剧的深切共情中,完成对自身存在的庄重体认。这,正是伟大文学穿越世纪仍能撕裂我们心脏,又悄然将其缝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