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之家”——俄罗斯文学的“心脏”
文学的守护所
在这里,温度恒定在18摄氏度,湿度保持55%,房间没有窗户,防止阳光侵蚀纸张。手稿被存放在酸碱度中性的特制纸夹中,静静等待着读者与研究者的到来。
120年来,“普希金之家”收藏了超过70万份原始手稿,涵盖950多位作家、评论家、文学研究者的档案,以及19至20世纪的文学期刊、独立签名稿、艺术家与音乐家资料,甚至还包括神职人员的文献。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保存、研究并出版俄罗斯文学的珍贵遗产——从民间口头传说到古代俄罗斯文献,再到当代作家的作品。”手稿部学术秘书柳博芙·格拉什科介绍说,“普希金之家之所以闻名世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出版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冈察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等经典作家的全集。”
起源与使命
1899年,为纪念普希金诞辰100周年,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科学院大楼内举办了一场展览,展出了普希金的亲笔手稿。六年后,学者们决定建立一座专门的机构来集中保存这些珍宝。1905年12月15日,“普希金之家”正式成立。
1906年,普希金的第一批珍藏——他亲自挑选的3500册私人藏书——由国家出资,从诗人的孙子手中购入。此后,分散在各地的普希金手稿被一点点收集起来。革命时期,这些文件一度面临流失与毁坏的危险,工作人员甚至冒险将它们从废弃的贵族庄园中抢救出来。
如今,全世界已知的98%的普希金手稿都保存在这里——共1777件,约1.45万页,包含诗稿、小说草稿、书信、日记和插画。
更多的馆藏
普希金之家不仅保存普希金的遗稿,还守护着俄罗斯文学的整体记忆。这里有古老的手抄本、早期印刷书籍,还有在俄罗斯北方发现的旧礼派手稿,其中包括被视为“俄罗斯第一位作家”的阿瓦库姆亲笔文稿。
馆藏的另一颗明珠是录音档案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学者在民俗与语言学考察中录下的大量民歌、传说与方言发音,如今已积累了数以万计的音频记录。
真假之间
这里的学者不仅保存手稿,还研究其真伪与创作背景。有时,哪怕是经验丰富的专家也会被精巧的伪作迷惑。例如,上世纪中叶,一位莫斯科老人将一本带有“普希金批注”的《艾凡赫》卖给普希金之家,专家们鉴定为真迹,存放了近30年,最终才被学者塔季扬娜·克拉斯诺博罗德科揭穿为精心设计的赝品。
正因如此,普希金之家的研究人员必须像侦探一样细致入微,甚至通过墨水颜色来判断某个修改是何时添加的。
今天与未来
自1927年起,普希金之家坐落于彼得堡旧海关大楼。1999年,为纪念普希金诞辰200周年,这里新建了一座专门的手稿楼,底层是独一无二的图书馆,二楼则是文学博物馆——陈列作家的个人物品、肖像和纪念品。它不仅是档案馆,更是一座“俄罗斯文学的万神殿”。
普希金之家,是俄罗斯文学的静脉和动脉所在。它让那些早已离开人世的作家继续与我们对话,让手稿的墨香穿越世纪,提醒人们:文字的生命力,不会因时光而消逝。
“你好,俄罗斯”多语言编辑团队感谢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在撰写本文时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