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现在就该读契诃夫
1、他懂人性,洞察入微
安东·契诃夫1860年出生在俄罗斯南部的塔甘罗格。如今,他曾居住的房子已成为博物馆。19岁时,他前往莫斯科,进入莫斯科国立大学医学院学习。在读书期间,他就开始行医,并将医生的职业坚持了一生。
作为一名医生,他接触过各种性格的人群。这段经历让他的短篇小说能够直抵人心,同时以细腻的讽刺揭示社会的平庸与庸俗。
编辑精选的三部契诃夫短篇经典:
- 《可怜的心肠》:奥尔加是一个温柔可亲的女人,朋友们都亲昵地称她“心肠人”。她对爱人的依赖深重:嫁给一位戏剧导演后,她全身心投入剧场事业;导演去世,她又嫁给林业仓库管理员,把木头视为生活重心;这段婚姻结束后……故事不断重复。她的幸福源自全心全意地照顾男人,完全融入对方的世界。时至今日,这类女性仍被称作“心肠人”。
- 《套中人》:故事中有一位男士,“总是穿着雨鞋和厚外套,哪怕是晴天也随身带着伞”,为伞、笔、刀和手表准备了专门的盒子。他家门上装了无数锁,仿佛想将自己隔绝于外界。他严格遵守常规,害怕任何不按套路的事情。最终,当他去世躺入棺材时,面容竟显得幸福,好像终于被放进了一个永不离开的“套子”里。
- 《带狗的女人》:讲述了两个婚姻不幸的人,在克里米亚雅尔塔度假偶遇。他们的爱情让心灵短暂复苏,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家庭的愧疚。在19世纪,离婚几乎无法想象且程序繁琐。两人只能偷偷相会,享受爱情,直到某天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同时饱受这段禁忌恋情带来的痛苦。
2、幽默感极佳,却不说教
契诃夫的幽默被俄罗斯人称作“泪中带笑”——你可以笑别人犯的错,但随即意识到自己也可能做同样的事,进而感受到人性的共通性。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从不说教。读者可以自行得出结论,因此故事的意义会随着读者不同而发生变化。比如短篇《变色龙》,一个人虐待一条狗,直到得知它属于将军时,他立刻变得小心翼翼。这种行为随“人们说狗属于谁”而改变,展现了契诃夫对人性的敏锐洞察。
3、探索神秘的俄罗斯灵魂
契诃夫的《可怜的心肠》揭示了俄罗斯女性的母性本能与真诚天性。托尔斯泰对这一作品颇有微词,他不赞成我们以笑看这一善良女子,但也被她的真诚和爱感动。
契诃夫笔下的都是“普通小人物”,带有荒诞可笑之处。他不追问人生意义,只呈现日常生活与平凡烦恼,让读者自悟人生百态。
4、为写作不惜冒险
契诃夫早患肺结核,却毅然踏上西伯利亚之旅,前往萨哈林岛——当时,这里是囚犯流放之地,甚至比西伯利亚更偏远、更荒凉。他前往调查当地生活,进行了类似人口普查的调研,并写下非虚构作品,揭示岛上居民的生活状况,让外界第一次看到真实的萨哈林。
5、他的戏剧影响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
《三姐妹》《樱桃园》《瓦尼亚舅舅》《海鸥》……这些作品无需多言。它们都在新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女主角由年轻演员奥尔加·克尼珀饰演,她后来成为契诃夫的妻子。
契诃夫革新了戏剧形式,引入停顿与长对话,日常对话代替传统戏剧动作,使戏剧更贴近生活。传奇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内米罗维奇-丹钦科成为他的同行者,将戏剧艺术从高雅象牙塔拉近百姓生活。
6、“简洁是天才的姐妹”
这是契诃夫最著名的格言之一。他的作品中,短篇往往只有5分钟阅读量,但思想深邃,耐人寻味。契诃夫也创造了许多幽默机智的语言,成为俄语的警句。
与冗长的同时代作家相比(再一次向托尔斯泰致意),契诃夫的简短更凸显才华。
7、他的作品让俄罗斯人爱上文学
契诃夫的短篇被俄罗斯孩子从小学就开始阅读。比如《卡什坦卡》,讲述一只走失的狗被小丑收养,聪慧可爱。小丑带着它表演,而在一次演出中,它认出了原主人,兴奋地跑向他。还有《万卡》,一个小男孩在鞋匠家做学徒,圣诞夜思念家乡,写信给“村里的爷爷”,这一短语也成为俗语,意指“寄给无处的人”。
契诃夫的天才在于,他既是医生又是作家,他用幽默与温情观察人生,将微小的日常折射成人性的镜像。他让我们笑,也让我们思考,教会我们用平凡生活去理解复杂的人心。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短篇中找到共鸣,从中感受人性最真实、最温柔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