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年后的致敬——《聪明误》背后的格里鲍耶多夫

公共资源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格里鲍耶多夫(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Грибоедов)像
公共资源
  冬日的莫斯科,雪光映照铜像。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格里鲍耶多夫(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Грибоедов)静静站立在历史长河中,与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并肩而立。230年前,他在这里诞生;两百多年后,人们依然在读他的唯一不朽之作——讽刺喜剧《聪明误》(《Горе от ума》)。然而,这位文学史上的“单本巨匠”,其实有着比戏剧更跌宕的人生。 今年1月15日,是《聪明误》作者格里鲍耶多夫诞辰230周年。在他那个时代,《聪明误》被同时代人高度推崇,以至于在1862年纪念俄罗斯建国千年的大型雕塑上,他的雕像被安放在普希金身旁。今天,我们通过五个细节,重新认识这位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特殊人物。

        1、出身显赫,才华横溢

        1795年1月15日,格里鲍耶多夫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祖上世代在皇室担任要职。他自幼享受优越教育,又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与好学精神。到生命的尽头,他已能流利掌握九种语言。

        他几乎在莫斯科大学度过了整整十年:先是在文学系学习,获得“文学候选人”学位;后转入法律系,并以优异成绩成为“法律候选人”。在求学期间,他研读拉丁语、哲学、自然科学与数学,兴趣之广,造诣之深,令人赞叹。

        2、曾参军抗法,后踏上外交之路

公共资源 俄罗斯外交官伊万·帕斯克维奇会见伊朗卡扎尔王储阿巴斯·米尔扎(格里博耶多夫为右五)。由科·贝格格罗夫根据弗·帕什科夫原图雕刻而成。
公共资源

        1812年卫国战争爆发时,他以志愿者身份加入轻骑兵团,准备与拿破仑作战。不过,他的军旅生涯更多是在后方度过。

        1817年,他进入俄罗斯外交部(Коллегия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最初是翻译与秘书,之后成为驻外使馆官员。原本他可能前往美国任职,但他选择了前往波斯(今伊朗),这一步,改变了他的命运。

        3、文学与音乐,都是业余热爱

公共资源 彼得·卡拉蒂金作亚历山大·格里博耶多夫水彩肖像
公共资源

        格里鲍耶多夫的写作始于军旅时期。他创作过政论随笔《论骑兵预备役》(«О кавалерийских резервах»)和喜剧《年轻的夫妻》(«Молодые супруги»),后来在外交生涯中也持续写作,包括诗歌、戏剧以及描写波斯和高加索旅行见闻的散文。

        然而,文学并非他唯一的才情所在——音乐同样是他的热爱。他是出色的钢琴家,也能作曲,被当时人视为颇具天赋的音乐家。

        4、外交使命中的悲剧结局

路易吉·佩谢 俄罗斯驻德黑兰大使馆
路易吉·佩谢

        1818年,他被派往德黑兰任职,但不久便因不习惯当地生活而转至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当时称“提夫利斯”)。1826年,他因被怀疑参与秘密革命组织和十二月党人起义而遭逮捕,后因证据不足获释。

        在俄波战争结束后,他不得不重返德黑兰。然而1829年,一场针对俄使馆的暴力袭击中,狂热分子杀害了他与其他使馆成员。那一年,他只有34岁。更令人唏嘘的是,就在遇难前数周,他刚与格鲁吉亚公主妮娜·恰夫恰瓦泽(Нина Чавчавадзе)完婚。妮娜终生未再嫁,将记忆永远留在了新婚的冬天。

        5、一部喜剧奠定文学史地位

德米特里·卡多夫斯基 戏剧《聪明误》插图
德米特里·卡多夫斯基

        格里鲍耶多夫被后世称为“只写了一本书的人”,但这本书——《聪明误》足以让他跻身俄罗斯文学殿堂。作品以犀利的讽刺描绘了旧贵族阶层与新兴思想的冲突,也刻画了父辈与子辈之间的隔阂。

        更重要的是,他率先将生动的口语化俄语搬上文学舞台,为日后普希金等人的创作铺平了道路。正因如此,他的雕像得以与俄罗斯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在历史中长久屹立。

        格里鲍耶多夫的一生短暂而绚烂,像一曲戛然而止的乐章——开头是青春的才情与学识,中段是外交的漂泊与文艺的创造,结尾则是骤然而至的悲剧。《聪明误》让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文学史上,而他的故事,也提醒我们:有些文字的生命,不止于纸上,它们会在时代的洪流中,穿越世纪,继续与后来的人心灵相遇。

<